黏蛋白是调节新冠病毒感染的宿主因子

时间:2023-3-4来源:保健预防 作者:佚名 点击:

撰文

望夜

#BioArt新冠专题#

不断出现的新变异毒株提示我们新冠疫情仍在全球大范围流行,病毒的认识之旅仍在路上。对病毒宿主因子的认识,有助于理解病毒-宿主互作及新冠疾病。

年7月25日,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EvaHarris、PatrickD.Hsu与斯坦福大学医学院SilvanaKonermann领导的研究团队在NatureGenetics合作发表题为Genome-widebidirectionalCRISPRscreensidentifymucinsashostfactorsmodulatingSARS-CoV-2infection的研究长文,通过基因组水平的CRISPR敲除和激活筛选,发现高度相互关联的原病毒和抗病毒因子宿主通路,涉及网格蛋白运输、炎性信号、细胞周期调节、转录和表观调节。此外还发现黏蛋白(mucin)是一种重要的宿主限制因子,可在体外和小鼠水平抑制病毒感染,还可抑制多种呼吸道病毒的感染。

众所周知,新冠病毒利用宿主细胞表面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II(ACE2)受体感染。为有效入侵宿主,病毒囊膜上的S蛋白需要经过宿主表面跨膜丝氨酸蛋白酶2(TMPRSS2)的切割;或当TMPRSS2缺失时,在内吞过程中会被溶酶体中的组织蛋白酶(CTSL)酶切。在肺上皮细胞中,由TMPRSS2介导的细胞表面入侵占主,因此抑制TMRPSS2可有效防止新冠病毒入侵肺上皮细胞。新冠在人体感染的大部分细胞都同时表达ACE2和TMPRSS2,如下呼吸道、上呼吸道、鼻腔和肠道的上皮细胞。

病毒感染周期涉及多种宿主因子的作用,它们或者发挥正向调节作用,或者发挥负调节作用。近期,通过功能缺失(loss-of-function,LOF)实验已发现一系列宿主因子,但这些研究要么是在非上皮细胞系中进行,要么是在缺乏ACE2和TMPRSS2表达的细胞中进行的。而且,功能缺失实验发现的往往是原病毒相关宿主因子,功能获得(gain-of-function,GOF)实验则可发现抗病毒因子,即介导病毒限制的基因。因此,采用双向筛选策略,可以同时发现病毒依赖的和潜在抗病毒的宿主因子。在本研究中作者选择使用一种人源肺细胞Calu-3细胞株,其可内源性表达ACE2和TMPRSS2。

发现原病毒和抗病毒宿主因子

作者首先进行LOF和GOFCRISPR筛选(图1),使用的是前述Calu-3细胞,它极易被新冠病毒感染并出现细胞病变(CPE)。LOF和GOF筛选均采用3-4个生物学重复,并保证超过×向导RNA(sgRNA)覆盖。病毒感染5天后,当细胞出现70%以上CPE时,收获细胞、提取基因组DNA,使用二代测序检测sgRNA靶向的富集或删除基因。LOF-富集到的、GOF-删除的是原病毒相关基因,而GOF-富集到的是抗病毒相关基因。两组分析中得分最高的基因均为ACE2,TMPRSS2在LOF筛选中也被高度富集。此外,LOF富集分析中的高分基因还包括AP1G1(编码一种网格蛋白适配体)、CHUK(编码NF-κB信号途径中的IKK-alpha);在GOF-删除筛选到的是NFE2(编码一种转录因子)、TRAF3IP2(编码一种E3泛素连接酶)。在抗病毒基因方面,GOF筛选鉴定出TEAD3(编码一种参与调节细胞增殖的转录因子)、CCNE1(编码细胞周期素E1,是G1/S期转变必需的)、ZNF(编码一种锌指蛋白,可能参与转录调节)为得分最高的三个基因。综上,病毒入侵和转运因子、促炎症反应和细胞增殖调节相关组分是决定新冠病毒介导的Calu-3细胞死亡的关键决定因素。

图1本文的双向筛选策略示意图

宿主依赖的通路和互作网络

接下来,作者着重对两组筛选中得分前位的基因进行分析。首先进行蛋白互作网络分析,确定可能的相互作用并将其归类。其次,使用基因集合富集分析确认富集到的通路。作者发现,凋亡通路直接参与病毒介导的CPE形成,而经典的干扰素通路可通过调节细胞增殖或死亡通路影响CPE。此外,NF-κB介导的炎症通路、细胞连接复合物、细胞骨架重塑、适配体介导的网格蛋白运输和细胞周期调节等通路均被富集到。

为确定特定基因对新冠病毒感染的影响,作者分别构建出LOF富集和GOF删除后得分前5的基因敲除细胞株,并进行病毒感染,发现当ACE2、TMPRSS2、AP1G1、CHUK、ROCK1、RIPK4、TAOK2基因被破坏时,产生的可感染性病毒减少。其中,RIPK4和CHUK属于NF-κB通路,说明该通路的某些组分有助于病毒感染,并可能被病毒正向调节以促进其复制。为确定GOF删除结果,作者使用慢病毒介导的CRISPR激活组分确认上调ACE2、NFE2、TRAF3IP2、TRDMT1可不同程度增加病毒感染。此外,可增加病毒感染的基因还包括MEX3B、APOL1和CDKN2B,其中CDKN2B编码细胞周期蛋白依赖的激酶抑制剂2B,控制着G1期向S期的进展;APOL1编码网格蛋白适配体复合物AP1的亚基,作者推测其为病毒入侵过程必需,因为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作用是病毒入侵途径之一。假病毒入侵实验也证实该推论。

肺上皮细胞中的独特依赖组分

作者接下来比较LOF筛选结果与近期发表的其它新冠LOF筛选结果,发现筛选到的共有基因在前种中不超过4种。作者发现感染病毒所用的细胞类型决定了筛选结果。尤其前述AP1网格蛋白适配体组分仅出现在本研究及近期一项同样在Calu-3细胞中进行的筛选中,这种差异凸显CTSL-和TMPRSS2-依赖的入侵和转运途径的差异。因此,在新冠病毒经TMPRSS2途径入侵过程中,调节内吞体成熟和CTSL功能的宿主因子可能是非必需的。

为分析本研究筛选到的基因的生理相关性,作者比较了最近发表的两项scRNA-seq研究结果,一项来自新冠肺炎病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数据集,另一项来自健康人肺细胞的综合分析。作者发现新冠肺炎病人的肺上皮细胞表达谱与健康人不同,将前述个高得分基因与其比较,发现它们大多在新冠病体内表达水平也比较高,尤其是炎症相关(B2M、TAOK1)和细胞增殖相关(ELF3、TPT1、NUPR1)基因。随后,作者聚焦在共表达ACE2和TMPRSS2的纤毛上皮细胞的RNA-seq数据,这种细胞被认为是新冠病毒感染人体的首要靶细胞。作者再次发现与之前Calu-3中分析结果的吻合,说明Calu-3细胞更能代表生理条件下人体肺部同时表达ACE2和TMPRSS2的细胞。这里,重合的基因包括调节细胞增殖和迁移的(TMC5、ST14、KLF5)及细胞粘附的(CDH1)。最后,对照健康人与新冠病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数据,作者发现在Calu-3中高得分的基因正是病毒感染上皮细胞后表达调节最高的。总之,宿主因子是细胞类型特异性的,TMPRSS2表达与否决定了病毒通过哪条通路感染,Calu-3细胞中富集到的基因更能代表生理条件下人体肺上皮细胞的情况。

新冠病毒的宿主限制因子

GOF筛选可以提供宿主抗病毒因子的系统分析,即过表达可以限制病毒复制的基因。作者通过通路和蛋白互作网络富集分析发现,炎症通路、G蛋白偶连受体(GPCR)通路、转录调节、细胞周期调节和黏蛋白是关键抗病毒通路。作者选择GOF中得分最高的5个基因及上述通路中的代表基因,包括编码G1-S期检查点调节子CCNE1、多种转录调节子(TEAD3、ZNF、SPDEF、JDP2、TAF7L、ZNF、MRGBP)、宿主解旋酶(DDX28)、离子通道(TMEM、SLC44A2)、细胞连接调节子(DOCK4)及膜结合蛋白(CPNE3)。分别对这些基因的Calu-3过表达细胞株进行病毒感染实验,病毒滴度出现下降,表明上述基因存在抗病毒作用,但过表达ZNF不会影响病毒载量。

CCNE1编码的是促进细胞进入S期的蛋白,其作用与前述CDKN2B一致,后者编码细胞周期抑制剂,其上调会增加病毒复制。通过调整周期蛋白与CDK互作来调节细胞周期的方式在其他冠状病毒中也曾有报道。TEAD3和JDP2可能也通过调节细胞增殖对病毒起关键作用。转录因子SPDEF对杯状细胞的分化十分关键,后者参与粘液分泌。其余如DDX28已被证明与新冠N蛋白存在互作,CPNE3曾报道与SARSnsp1和RNA存在互作,IRP5是干扰素途径中的抗病毒蛋白。

黏蛋白是一类带有高度O-糖基化修饰的高分子量蛋白,是肺部和肠道上皮束粘液内壁的主要组分。在GOF富集分析中,膜锚定黏蛋白(MUC1、MUC4、MUC13、MUC21)形成一个庞大且相互连接的网络。此外,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(B3GNT6)及细胞表面蛋白CD44和ICAM1也出现在筛选结果中。由于定位于肺部、在抗病毒通路中被富集、此前未被报道,作者将

转载注明  http://www.nkjbl.com/bjyf/12369.html

首页| 网站简介| 发布优势| 广告合作| 隐私保护| 服务条款| 合作伙伴| 网站地图| 版权申明

版权所有 新生儿肺透膜病网站 
Copyright 2012-2020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