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了肾病一定会变成尿毒症这4个关于肾健康
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,谣言的传播方式得到新一步“进化”,大量网络谣言滋生蔓延,其中就包括很多有关肾健康的谣言,不少肾友信以为真,结果反而或贻误病情,或对身体造成极大负面影响。
今天,百科君来为大家揭秘关于肾健康,流传最广的4大“谣言”,并一一还原真相,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提高警惕,注意甄别!
1
谣言:得了肾病,一定会变成尿毒症吗?
真相:不一定,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。
得了肾病,一定会变成尿毒症吗?百科君提醒,这取决于肾脏病的种类,确诊肾病的早晚,治疗方法的正规性以及自我管理的严格程度。一般来说,并不是所有肾炎都会转变成尿毒症,因为肾炎受诸多因素影响,只有那些病理损害较重且难以逆转的部分慢性肾炎患者,在“破罐子破摔”心态下不作为,久之可能会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。即便从最艰难的角度来看,患上尿毒症也并不意味着“死亡末班车”。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,尿毒症患者完全可以通过透析或肾移植维持肾脏功能,只要做好自身管理,透析患者也可以拥有良好的生活质量,此外透析患者并不意味着一定被社会淘汰,在一定条件下仍可以回归社会参与工作、生育和旅游等。一言以蔽之,并不是所有肾病都会转变成尿毒症,大部分患者通过长期合理的治疗、定期复查、自身的保养是可以控制好病情,保证治疗和生活质量的。建议慢性肾炎患者保持良好轻松的心态,合理恰当的饮食、起居,在医生指导下正确选药,尽可能避免意外因素的影响,控制好原发病,可以最大程度延缓肾功能进行性恶化,使肾功能保持良好的运转状态。
2
谣言:得了肾病,要多休息,少运动。
真相:应在谨遵医嘱的条件下,保持适度的运动。
很多患者和家属觉得,肾病不能过劳,要注意休息,少运动。其实,针对这一问题,肾内科专家建议,在医生建议下保持适度的运动远比窝在家中胡思乱想、负面情绪爆棚要好,更有益于身心的健康。
肾友在肾病急性加重期,可适量做些散步、慢走类的轻运动;病情恢复平稳后,可在医生的指导下,循序渐进增加运动的强度。总之,如果长期缺乏体育锻炼,会降低身体的免疫能力,可能肾病还没恢复好,其他疾病也找上门了。
3
谣言:得了肾病,要多吃补肾药、补肾食物?
真相:千万不可乱补!
这里,肾友们一定要分清楚一个很重要的区别:“肾病”是西医的概念,而“补肾”是中医的概念,两个概念中的“肾”并不是同一个“肾”。事实上,经研究:很多中医领域认为“补肾”的食物或药物,在西医领域中是“伤肾”的。
所以,在补肾药、补肾食物面前,吃与不吃,万不可自作主张。一定要及时询医,谨遵医嘱,做出科学的选择!以免得不偿失,反而起到“伤肾”的作用。4
谣言:XXX药能够治好肾病?
真相:号称能够完全治好肾病的,都是骗人的!
现在市面上有很多药物、偏方、保健品等,打着能够完全治好肾病的幌子,百科君提醒肾友一定要注意甄别,避免上当!医学上现有的针对肾病的治疗,都是建立在延缓肾脏损伤进程基础上的,无法彻底修复已损伤的肾脏细胞或彻底治愈肾病。一言以蔽之:凡是说能够完全治好肾病的,都是骗人的!不要轻信,以免“赔了夫人又折兵”,造成人财双方面的损失。谣言止于智者盲目的从众心理,是谣言滋生的沃土,尤其是现在互联网的发达,大大加快了谣言的传播速度。百科君建议,各位肾友面对网上各种“科普知识”、“康复案例”,一定要保持清醒、冷静,不可盲目相信,遇到不懂的、感到疑惑的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,寻求专业解答。
特别值得注意的是,即使是认识的人信誓旦旦跟你说,“我家XXX的肾病就是这么治好的。”也请记住,肾病分很多种,每个患者的情况都不一样,适合别人的治疗方式,并不一定适合你。慢性肾炎需要医护人员、患者家庭和患者本人共同努力、积极应对,控制和延缓发病进程。一旦确诊,请保持乐观的心态,坚持遵医嘱治疗和复诊,做到定时检查、生活规律、饮食健康,相信一定会有黎明的曙光!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- 上一篇文章: 肾病近十年也没尿毒症,肌酐控制在上
-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