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敬国士无双院士在春天里的七个瞬间

时间:2023-5-14来源:疾病论坛 作者:佚名 点击:

北京白癜风哪家医院好 https://wapjbk.39.net/yiyuanzaixian/bjzkbdfyy/

年底,中国东北发生鼠疫,31岁的广东台山人伍连德临危受命,出任东三省防疫总指挥,这位出生在马来西亚槟榔屿的剑桥博士仅用半年时间,就将席卷半个中国的大瘟疫扼制住。

那一役,国人记住了伍连德,他首次提出肺鼠疫分型,有针对性阻断飞沫传播,实施集中收治……5年后,伍连德筹办中华医学会并出任第一次大会会长,又10年后,另一位早已是全民偶像的人物写下极其不寻常的一段话:“科学输入垂五十年,国中能以学者资格与世界相见者,伍星联(即伍连德)博士一人而已!”写这段话的人叫梁启超,他让后人记住了四个字“国士无双”。

历史总是惊人相似。年冬春之交,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突袭武汉,并随春运人潮悄声却又迅猛播至全国。

又是一名广东医生挺身而出,敏锐的钟南山明显闻到一丝异常,同样担任过中华医学会会长的“抗疫老将”连夜驰赴武汉,第一次提出“病毒肯定人传人”,拉响全国警报,这场阻击战由此进入新阶段。

某种意义上讲,钟南山与一百年前的伍连德一样,是疫情防控的“关键先生”,在专业领域里更是民众的信任担当。“钟南山让我动我才动”,网友戏谑的一句话,反映出国人对一位医生最崇高的信任。

《人民日报》评价钟南山院士:既有国士的担当,又有战士的勇猛,令人肃然起敬。在这个戴着口罩的春天,我们细数了与疫情相关的七个瞬间,讲述他与新冠肺炎的抗争史。

第一个瞬间:武广高铁餐车

“我总的看法,就是没有特殊的情况,不要去武汉。”钟南山略显疲惫,但面对镜头依然一贯眼神坚毅。

然而,1月18日周六晚,说这话的人却坐在赶往武汉的高铁上。显然,他遇到了“特殊情况”。

当天中午,钟南山正在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参加会议,突然接到一纸急令,要马上赶往武汉。年廿五正是春运高峰时刻,往武汉方向的飞机和高铁都一票难求。助手苏越明回家收拾了东西,又匆忙赶到会场与钟南山会合,挤上了傍晚5点45分从广州南站开往武汉的高铁。

临时上车的两人被安排在餐车一角,甫一坐定,钟南山就拿出了文件细细研读起来。或许是开了一天的会议太累了,院士中途靠着座椅眯了一眼,坐在斜对面的苏越明偷偷用手机记录下这一瞬间,画面中钟南山仰着脸,面前摆放着刚看完的文件。

▲钟南山院士在武广高铁上(苏越明摄)

这张构图并不太完美的照片,经媒体报道后在网上迅速传播,有心疼的网友,“这么大牌的院士怎么舍得委屈在餐车里”“别人回家过年,老院士却还在奔赴一线”,更多人是安心,“武汉疫情比想象中严重,钟南山来了就放心了”。

网友不知道的是,短短72个小时,钟南山辗转了四座城市。

1月17日,他还在深圳抢救病例,18日晚从广州抵达武汉后,休息不到6个小时,19日一早他作为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出现在武汉市卫健委,听取报告医院展开调研,之后再赴武汉市疾控中心。

中午来不及休息,继续开会研判疫情,直至下午5点。下一个行程催着他到北京,落地首都机场时已是晚上8点。匆忙放下行李,又转场国家卫健委参加会议,直至凌晨2时许才回到酒店,和衣而睡。

平时能做10个引体向上的老人累到睁不开眼,妻子李少芬看到丈夫的照片有些心疼,“你们能不能给他多睡一会?”但相濡以沫65年的她心里太清楚,“劝是劝不住的,因为他太在乎自己的病人了。”

第二个瞬间:肯定人传人

“根据目前的资料,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肯定的人传人。”

1月20日晚上9点30分,央视《新闻1+1》节目连线钟南山,面对白岩松的追问,他作了上述这番回答,依据是“在广东有2个病例,没去过武汉,但家人去了武汉后染上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,现在可以说,肯定的,有人传人现象。”

一瞬间,全国哗然。

除了肯定人传人外,钟南山带来的回答依然耿直:跟SARS有些相似、14名医务人员感染、病毒很可能来自野味、有发烧就要警惕……一个个爆点让全国人民春节期间走亲串友的计划无限期搁置,进入全民防控的新阶段。

实事求是,科学精神,是钟南山这一代学者隽刻在灵魂里的信仰。

年中央电视台“感动中国”年度人物,授予钟南山的颁奖词说到:面对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,他冷静、无畏,他以医者的妙手仁心挽救生命,以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应对灾难。他说“在我们这个岗位上,做好防治疾病的工作,就是最大的政治”。

这掷地有声的话语,表现出他的人生准则和职业操守。他以令人景仰的学术勇气、高尚的医德和深入的科学探索给予了人们战胜疫情的力量。

有记者提问钟南山,您理解的科学精神是什么?他分了两段话回答,“我接触过许多搞学术的人士,真正有学问的人,我感到他们有这样的规律,他敢于肯定自己,也敢于否定自己,这是最重要的。”“他有自己的探索和追求,在实践中发现是对的东西,他敢于坚持,但是,经过实践发现是错的东西,他也敢于否定。”

这种理解,是他从基因上继承了父亲严谨的治学态度得来的。

“我父亲是儿科专家,他一生讲话很少,但每讲一句话,一定都有依据。”钟南山曾回忆,上世纪70年代,父亲写了一本儿科鉴别诊断的书,让他改一下序言,钟南山建议补上几句话跟上当时的形势。“他回了我一句:加了干什么?父亲对我的影响是很大的。”

钟南山的父亲钟世藩,是我国儿科学的泰斗级人物,国家一级教授,毕业于协和医学院,年受聘于世界卫生组织医学顾问,医院院长。母亲廖月琴曾被派到美国波士顿学习高级护理,医院(医院)创始人之一。

第三个瞬间:特殊时期的握手

就在连线《新闻1+1》的当天,钟南山还参加了一个重要会议。

1月20日,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,进一步部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,专门邀请钟南山等专家参会并发表意见。

(图片来源:中国政府网)

10天后的1月30日,李克强总理在中国疾控中心召开座谈会,就进一步加强科学防控疫情听取专家意见。中国政府网披露,会议结束后,李克强与专家们告别时,特意对钟南山说:“还是握一次手吧!”

摄影师记录下非常时刻的这次握手。

钟南山披挂上阵,担任的是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,他还临危受命,出任紧急组建的科研攻关组组长。

外界经常质疑,尽管非典已经成为历史,但中国的卫生防疫体系是否能经得起这次疫情的冲击。钟南山认为,“我不相信会再出现像SARS这样的一个情境,SARS是措手不及,而且没有很认真地做好公共卫生的预防预警与组织工作。年应对H1N9就很好,老百姓也没有很恐慌,应该说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强大的预警机制。”

一席话,市民心里有了底,哄抢物资的情况在本次疫情中几乎很少看到。

“我想人们也许会不理解武汉封城和类似的事。但我要说,这样做绝对是必要的。如果再晚几天,将导致遍及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扩散。”

“我们从不怕外界的骂声,这是因为我们对自己有信心。只要有这个要素,我们总能走出正确的道路!”2月27日,钟南山院士在广州疫情防控专场新闻通气会上的表态,掷地有声。

第四个瞬间:谈武汉时落泪

武汉封城第5天,钟南山落泪了。

1月28日,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,他讲了一个细节,有个学生前一天晚上跟他分享一个信息,在武汉的街道上听到老百姓唱起国歌,这让他很感动,“我觉得劲头上来了,很多东西都能解决。”

“全国帮忙,武汉是能够过关的,武汉本来就是一个很英雄的城市,有全国,有大家的支持,武汉肯定能过关。”面对镜头讲完这句话,一向严肃的院士眼里噙着泪光,非典期间广州的经历让他深有体会。他明白,武汉正经历着什么,他更明白,奋战在武汉一线的医务人员经历着什么。

在《钟南山传》中记载着这样一个细节:高中时的钟南山开始着迷阅读苏联文学,来自苏联革命的浪漫主义教育,渗透着钟南山的灵魂。

或许正是如此,才让他对“英雄”这个词有如此深刻的理解——经历苦难,默默付出,永不言败。

2月11日,钟南山在另外一个采访中再次提到“英雄”这个词,谈到因染上新冠肺炎不幸去世的李文亮,眼中带泪的钟南山说,绝大多数人把李医生视为“中国的英雄”。“我为他感到骄傲!”

这种精神激励着院士团队,素有呼吸领域“国家队”之称的钟南山院士团队是最早开赴湖北的医疗队,1月23日,广州医院、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重症医学科桑岭副主任医师驰援湖北,作为国家卫健委专家志愿队参与一线救治。团队核心成员、广州医院副院长张挪富则带领医疗医院西院区重症监护室(ICU),院士团队在广州、武汉两地形成了危重患者救治的“三个战场”。

▲钟南山院士送别驰援武汉医疗队

广东第22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程远雄医生是武汉人,也是钟南山院士的学生,此前因直播科普防疫知识在网络走红。他坦言,“导师都冲锋陷阵,我更不能畏缩在后。”

“后方有家事、急难事,甚至心事,我们都尽量安排好、解决好。”2月22日下午,钟南山通过远程视频连线广东驰援湖北抗疫前线医务人员,给前线医务人员加油打气,鼓励他们继续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。

在许多一线医生心目中,钟南山是一面旗帜,更是定心丸,“看到钟老师,我们心就定了。”

第五个瞬间:问候前线医务人员

时隔17年后,依然有人对钟南山当年那句“把重症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”心存疑问,揽下这么重的活干吗?

在一张拍摄于年1月的照片里或许能找到答案,钟南山带领的团队,身穿的还不是正规的防护服,但步履坚定,没有半点迟疑。作为一名医生,疫情就是命令,时间就是生命,病房就是战场。

医护人员的防护,是钟南山最担心的问题。

他深知,即便把重病人都送过来,团队的收治能力也有限,阻击传播量更大的新冠肺炎,更重要的是发挥各地医护人员的作用。

这一次,他的主战场从病房移到了屏幕上。疫情发生以来,他的助手已忘记钟南山究竟进行过多少次远程会诊了,一次下来就要两三个小时,“盯着屏幕看,声音不像现场那样清晰,所以比平时开会更耗费精力。”

但正是通过这面屏幕,钟南山把他的经验和智慧贡献给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:

1月29日下午,广东首次开展新冠肺炎远程会诊,在讨论一名重症患者是否可撤离ECMO(体外膜肺氧合)时,84岁的钟南山声如洪钟、条理清晰分析病情,给出了直接意见:“还不能撤离ECMO”“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在SRAS中使用的效果不明显,建议不用”“用莫西沙星时需要格外小心”。

2月6日下午,在对10例危重症、重症患者的远程会诊上,钟南山提出,相比其他兄弟省市,医院对于住院病患的管理过于严格,符合四大项出院标准的还是要让患者尽快出院。

2月23日下午,钟南山首次与广东对口支援湖北荆州医疗队进行了远程会诊,会上透露国家药监局刚刚批了几种药品,这些药品投入使用后,将对新冠患者甄别、诊治起到很好的帮助。最新的防治消息,给前线人员打了强心针。

▲钟南山与湖北荆州的首次远程会诊

有时,他也通过屏幕向前方医护人员表示问候:“今天是礼拜天了,其实基本没什么礼拜几。就向大家做一个问候,希望疫情走势像我们预料的那样,继续往下一点。”

一名在场的医生告诉笔者,院士自己那么辛苦,还惦记着别人,听到被问候的那一瞬间,突然想掉泪。

第六个瞬间:发布会上答谢媒体

每当有重大疫情来临,外地媒体经常会羡慕广东,“广东出了钟南山,新闻不怕没线索”。

钟南山和媒体之间,似乎有种彼此的默契。《钟南山传》作者叶依是人民日报社健康时报一位资深记者,有一次两会采访时,为绕开围追堵截的记者,钟南山问堵住他的叶依,能不能一起爬楼?钟南山的房间在18层,叶依想都没想就答应了。事后钟南山在公开场合说起:“没想到我上去后她马上就上来了。所以不管你做什么工作,如果有执着追求,有热爱,你常常会成功。”

熟悉的跑线记者,从钟南山的神情中可以捕获疫情的变化。

1月21日,广东在全国省级第一个召开关于新冠肺炎的新闻发布会,刚从北京赶回的钟南山出现在记者面前,对于目前新型肺炎疫情信息公开透明,他回答“在这个问题处理上,没有任何的保留”,让在场媒体松了口气。但在那场发布会上,他全程严肃,还特别提醒“新型肺炎防控要避免二代传播,医院尤其得注意”。

▲钟南山院士在广东举办的首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

一个月后的2月18日,钟南山再次出现在广东省新冠肺炎新闻发布会上。开始前,钟南山在麦克风里小声地说了一句:“把口罩摘了吧!”随后摘下口罩。

发布会最后,钟南山和在场的人聊了几句家常,在场记者却捕捉到一个被网友称为“胜利曙光”的瞬间:他脸上终于露出久违的笑容。

在重大疫情面前,舆情是另外一个战场。很多时候,“钟南山”三个字本身就是重大舆情。

1月27日,一张截图在

转载注明  http://www.nkjbl.com/jblt/12885.html

首页| 网站简介| 发布优势| 广告合作| 隐私保护| 服务条款| 合作伙伴| 网站地图| 版权申明

版权所有 新生儿肺透膜病网站 
Copyright 2012-2020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