连载不打针,不吃药,中医教你治疗小儿
小儿肌性斜颈
小儿肌性斜颈一般指先天性斜颈,是由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造成头向一侧偏斜的病症。婴儿出生并无畸形,约10天后出现肿块,逐步转变成胸锁乳突肌挛缩而出现斜颈。先天性斜颈是一种常见病,早期诊治对预防继发性头、脸、颈椎畸形是非常重要的。
小儿斜颈除极个别因颈椎畸形引起的骨性斜颈、视力障碍的代偿姿势性斜颈和颈部肌肉麻痹导致的神经性斜颈外,一般是指一侧胸锁乳突肌发生纤维挛缩导致的肌性斜颈。本病早期发现,及时推拿治疗,效果较好。如婴幼儿期未合理治疗,随年龄增长畸形加重,其疗效也随着降低,给患儿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。
病因病理
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病因不清。一般认为本病的直接原因是胸锁乳突肌的纤维化导致挛缩与变短,但引起此肌纤维化的真正原因尚不清楚,可能的因素有产伤、局部缺血、静脉闭塞、宫内姿势不良、遗传、生长停滞、感染性肌炎,或者多种因素混合造成。常发生于高龄初产妇和臀位,通常认为颈部在宫内扭转,又因宫内体位限制直至分娩,导致肌肉的缺血、水肿以致纤维化,致使起于乳突止于胸骨和锁骨的胸锁乳突肌挛缩。还有线索表明因副神经的长期受压更加重了该肌肉的纤维化反应,因宫内限制还会出现发育性髋关节脱位、足部畸形、患侧耳郭压迹变形以及同侧面部扁平,上述或可解释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成因。
临床表现
患儿出生时并无异常,7~10天后发现颈部胸锁乳突肌中下1/3处有肿块隆起,质坚硬,呈圆形或椭圆形,底部不固定可以移动。按之则婴儿哭闹,头倒向患侧,下颌转向健侧。肿块无红、肿、热、痛。2~3个月后肿块逐渐缩小,6个月后逐渐消失。大部分患者不遗留斜颈;少数患儿肌肉远段为纤维索条所代替,头部因挛缩、肌肉牵拉向患侧偏斜,头与面部因不正常的位置可产生继发性畸形。肌肉缩短的一侧,患侧面部长度变短,面部增宽,可能由于地心引力和伴随着骨的生长发育,面部更加不对称,健侧面部明显肥大,患侧眼外眦至口角间的距离比对侧变短,两眼和两耳不在同一平面。
推拿治疗
1、治则舒筋活血,软坚消肿,以局部为主。
2、操作对肿物做手法轻柔按摩,并伸展挛缩的胸锁乳突肌,每次伸展时维持2~3秒,每回做10~20次,每天做4~6回。
早期白癜风是否能治愈早期白癜风是否能治愈- 上一篇文章: 滋养细胞疾病绒毛膜上皮癌
- 下一篇文章: 2016年医考巴巴试题库儿科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