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有宝宝这些知识一定要收藏

时间:2016-12-19来源:临床表现 作者:佚名 点击:

一、儿童科学补钙

儿童补钙是医生和家长老生常谈的话题,虽无新意,但至今仍纠缠不清。如果问:“您的宝宝吃过钙剂吗?”十有八九会说:“吃过”。也常常有家长说自己的孩子缺钙,补钙是天经地义的事。那么您的孩子真的缺钙了吗?

其实很少有孩子真正的缺钙,而是缺维生素D,医学上称为“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”,顾名思义维生素D缺乏才是真正的病因所在,由于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紊乱,以骨骼发育异常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营养性疾病。

维生素D食物中含量很少,婴幼儿每日需U的维生素D,大部分需依赖日光的照射,日光中紫外线通过皮肤将7-脱氢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3,但日光照射需天时地利,如果老天不给脸,绵绵的阴雨天,抑或环境不好,如城市高楼林立,漫天灰飞,遮住阳光,就无法保证正常的需要量。再者父母们冬天担心宝宝出门受凉,日照不足较常见。因此宝宝出生后2周至满月要开始补维生素DU,可服用到2岁。这个剂量是预防佝偻病的量,不会因天天补而中毒。夏季日光充足,宝宝可在上午或傍晚户外活动进行日光照射,此时可暂停或减量服用维生素D。

至于补钙,则需因人而异:1、母乳充足,母乳喂养的孩子,不需补钙,因母乳含钙高,钙磷比例合适,吸收好,可以满足孩子每日需要量。2、人工喂养,现市场上的配方奶ml大约含钙量40-mg,那么如果宝宝一天总量能喝ml以上,加上辅食中的钙,也是够的,不需再补钙剂。3、如果您的宝宝没有条件喂母乳和配方奶,则需补充钙剂。4、您的宝宝不幸已经患上了佝偻病,在用较大剂量的维生素D3的同时需适量补充钙剂。因此总的来说大多数孩子是不需补钙剂的。

那么如何知道您的宝宝是否患上佝偻病?在婴期会出现易惊醒,多汗,乒乓头,方颅,肋外翻,会走路时出现X、O形腿,出牙迟,前囟闭合迟等,医生会根据这些症状,做相应的检查来诊断孩子是否是佝偻病活动期。只有活动期的孩子才需较大剂量的维生素D和适量钙的补充。因此有上述症状的孩子必须去看医生,而不能自己盲目补钙。

二、新生儿黄疸会影响智力吗?

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。生理性黄疸就是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第2~3天出现的皮肤、巩膜黄染,第4~6天最明显,足月儿在出生后10~14天消退,早产儿可持续到生后第3周。在此期间,小儿一般情况良好,无其他不适表现。抽血化验时,血清胆红素值低于μmol/L。病理性黄疸表现为小儿黄疸可能发生在生后24小时以内,或持久不退,或消退后又出现黄疸,或黄疸进行性加重。抽血化验时,血清胆红素值超过μmol/L,小儿还有其他疾病的表现。

一般来说,生理性黄疸黄疸比较轻,血中胆红素浓度较低,不会影响小儿智力。病理性黄疸并不是全部对小儿智力有影响。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病理性黄疸,当血中胆红素浓度超过μmol/L时,血中间接胆红素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,影响脑细胞的能量代谢,脑细胞因能量不足有变性坏死,其中以大脑基底节、下丘脑及第四脑室底部黄染明显,此病变称为胆红素脑病。胆红素脑病发生时,小儿黄疸明显加重,开始表现为嗜睡,吸奶无力或呛奶,肌张力减退。如治疗不及时随后可出现呻吟、尖叫、抽搐、呼吸衰竭等严重症状。部分患儿死于呼吸衰竭,存活的患儿常有智力障碍、脑性瘫痪等后遗症。

因此,在新生儿出现黄疸较重时,医院治疗,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,避免影响小儿的智力发育。

三、热性惊厥的家庭急救护理及预防

热性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,多见于6月-5岁儿童,9-20个月为发病高峰,儿童发生率4%-6%。多次反复及长时间抽搐会对儿童脑细胞造成损伤。故合理的预防及急救护理对减 少复发及长时间抽搐有积极作用。

下面介绍几点供大家参考:

一、保持呼吸道通畅,即刻松开衣领,患儿取侧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,以防分泌物及呕吐物误吸窒息。 

二、注意安全,防止碰伤及坠床,可将裹以纱布的筷子置于患儿上下门牙之间,防止舌咬伤。

三、切勿摇晃压迫患儿,保持安静,指掐人中及合谷穴可使抽搐减轻或停止。

降温:患儿发热初期可有四肢冰冷,注意保暖,予直肠给药,可迅速降温,如抽搐持续要拨打或医生电话。

预防:

1)预防感染 

2)及时发现发热并予降温 

3)反复抽搐(4次以上)患儿可于发热初期(头24小时)口服或直肠给镇静药(如安定 舒乐安定)每8小时1次,连用3次。如上述方法仍不能控制抽搐,可长期口服丙戊酸钠或苯巴比妥1-2年。 

四、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家庭护理

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,其发病特点是病程长,易反复。这不仅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、生活学习及身心健康,而且也影响家长的工作生活。因此,为了减少哮喘的反复发作,在治疗的同时要加强哮喘的预防及护理,其中家庭护理更为重要。

1、生活环境

保持室内空气新鲜,阳光充足,温湿度适宜,没有霉菌生长。没有烟雾、煤气及刺激性气味,不摆放引起哮喘发作的花草,也不饲养宠物,不玩弄带毛的玩具,衣物以纯棉质为宜。被褥每周晾晒1次,每次2h,室内每日湿式清扫1~2次,每月大清扫1~2次。

2、饮食护理

饮食宜清淡,少食多餐,多食蔬菜水果及杂粮,多饮水,尤其在发作时,少食肥甘厚腻、咸、甜、辣、冷、硬等刺激之品,不要吃已知引起过敏及容易致敏的食物。

3、运动护理

可以从运动量小的活动开始,适当运动,如散步、慢跑、骑车、游泳、做广播操等,或做一些患儿自己喜欢的活动,逐渐增加其活动量,但要持之以恒,每周运动4~5次,每次20~30min。

小儿好动,自控能力差,家长要认真看护,不要让患儿突然做过度的运动。

4、心理护理

哮喘反复发作,患儿不能像同龄儿童一样生活,尤其是学龄儿童会影响到学习,他们多半会产生恐惧悲观的心理,同时家长的心态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。家长既不要因为疾病而过分溺爱、宠惯孩子,也不要过分严厉要求孩子。要经常和孩子们在一起,给孩子们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氛围,并根据孩子的身体状况合理地安排其学习和生活,广泛培养孩子们的兴趣,保持其乐观的心态。让孩子们在家庭中得到鼓励和安慰,克服自卑感、依赖感,使他们对战胜疾病充满信心。正确的指引和教导,可以让患儿有一个良好健康的心态,不会对疾病产生精神负担和恐惧心理。

5、预防感染

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房间每日通风2~3次,每次20~30min;感冒流行季节可2~3天用食醋熏蒸2~3次,每次30min。感冒流行季节、少去公共场所,风沙天气尽量不外出,外出时戴口罩;寒冷季节及时增减衣物,注意颈部、背部保暖,防止感受风寒。平时进行耐寒锻炼,坚持用冷水洗手洗脸揉搓鼻子等,以增加患儿的抗寒能力。

6、用药护理

哮喘病人需要长期用药,家长一定要认真遵从医生的指导进行用药,不要随意调整药量或停药,更不要听信偏方治病,避免用药不当引起疾病复发或加重。

供稿:医院儿科

医院儿科

为孩子的健康保驾护航

王学军儿科主任兼新生儿科主任主任医师

擅长儿科、新生儿科疾病的诊治。

在支气管哮喘规范化治疗、癫痫的规范治疗、小儿肾病综合征的规范治疗、儿童糖尿病的诊治、各种脑炎的诊治、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诊治、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诊治、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治、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治、超低出生体重儿的规范治疗、小儿及新生儿急诊急救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。

内蒙古医学会儿科分会委员,赤峰市医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,开展新技术、新项目5项,发表省级以上论文10余篇。医院进修小儿急诊急救,并多次参加全国

小儿癫痫学习班、新生儿疾病高级研讨班、小儿呼吸机学习班,把儿科、新生儿科国际、国内最前沿性的专业知识应用于临床工作中。

出诊时间:每周三上午

潘杰儿科副主任主任医师

对儿童急诊急救、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、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、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、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诊治、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治、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治、感染性疾病的诊治、营养和营养障碍性疾病的诊治均有一定的临床经验。尤其在小儿支气管哮喘、儿童糖尿病、癫痫、各种脑炎、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及儿童急救方面均有一定的研究,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。

完成新技术、新项目5项,发表国家级论文2篇,省级论文5篇,曾在中国医大儿科进修

孙桂琴原业务副院长、原儿科主任主任医师

擅长小儿内科疾病的诊治。

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儿科系,从事儿科工作30余年,对小儿肺炎、心脏病、厌食、腹泻、肾炎、血液病、各种脑炎、癫痫、生长发育迟缓、各种皮疹及儿科疑难急危重症的诊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。

内蒙古医学会儿科分会委员会委员,内蒙古民族大学客座教授,赤峰市医学会儿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。完成科研课题及新技术、新项目10项,发表省级以上医学论文13篇。曾在在中国医科大学,医院进修。

出诊时间:每周一至周六上午

朱云儿科主任医师、医学学士

擅长儿童癫痫病、儿童哮喘病、过敏性疾病、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。注重儿童过敏性疾病、儿童哮喘病的规范化及个体化治疗,特别是对儿科急危重症的抢救及各种急性中毒的抢救有丰富的经验。

发表省级医学论文9篇,医院儿内科

李艳梅儿科主任医师、医学学士

在小儿呼吸系统、儿童生长发育、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、感染性疾病、儿科疑难急危重症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。

发表省级以上医学论文9篇,医院进修。

FM.4AM农村牧区广播

每天下午4:00—5:00《空中门诊》

主持人新颖为您传递健康知识,养生秘诀,还有医院的专家为您解决健康难题.

欢迎准时收听健康热线44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北京治愈白癜风的医院哪里最好
乌鲁木齐治疗白癜风的医院


转载注明  http://www.nkjbl.com/lcbx/2105.html

首页| 网站简介| 发布优势| 广告合作| 隐私保护| 服务条款| 合作伙伴| 网站地图| 版权申明

版权所有 新生儿肺透膜病网站 
Copyright 2012-2020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