育儿百科新手爸妈要了解新生儿湿肺,正

时间:2016-11-30来源:临床治疗 作者:佚名 点击:

知识链接

  新生儿湿肺又称新生儿暂时性呼吸困难或第Ⅱ型呼吸窘迫综合征,是一种自限性疾病。出生后出现短暂性气促,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及羊水吸入综合征稍相似,但多见于足月儿或足月剖宫产儿,其症状很快消失,预后良好。

新生儿湿肺的原因

  胎儿肺泡内充满液体。在正常生产过程中通过狭窄的产道,当头部娩出而胸廓受挤压时约有1/2~2/3的肺泡液被挤出体外。开始呼吸后,空气进入肺泡,剩下的肺泡液即被肺泡壁毛细血管所吸收。

  如肺泡内及间质内液体过多,吸收延迟,或有液体运转困难,以致出生24小时内肺泡存留较多液体而影响气体交换,出现呼吸困难,这是本病发生的主要机理。常多见于剖宫产儿,因其肺泡液未被挤出;亦多见于吸入过多羊水窒息儿。

新生儿湿肺的表现

  1、出生时呼吸大多正常,约2~5小时后出现呼吸急促,不少病例是窒息抢救复苏后即出现呼吸正常。

  2、足月新生儿和过期产儿多见,男婴比女婴多见。

  3、轻者呼吸增快,60次/分以上,或快至80次/分,口唇青紫,但反应正常,哭声响,吃奶不受影响。

  4、较重者,呼吸可达次/分以上,青紫明显,呻吟,反应差,不吃不哭。

  5、症状不论轻重,体温大多正常,肺部体征不多,仅呼吸音减低,或有干湿罗音,重症患儿可出现呼吸性酸中毒和代谢性酸中毒。

  6、由于呼吸急促,缺氧,酸中毒,不少婴儿生理性黄疸较深,持续时间较长。

新生儿湿肺的护理

  1、保温

  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,室温在24-26℃,湿度以55%为宜。早产儿和体温不升者,可置于远红外辐射保暖台上进行处理或置暖箱中,使新生儿皮肤温度达36.5℃。

  2、喂养应以少量多次为主

  每次不能喂得过饱,以防呕吐和误吸;人工喂养时,奶嘴孔宜小,以防发生呛咳。病情严重者可用鼻饲管喂养或静脉补液,必要时少量多次输血浆,应用静脉营养液。

  3、置患儿于头高侧卧位

  头高侧卧位可以减轻呼吸困难及紫绀。经常更换体位,使呼吸道分泌物易于排出,治疗护理应集中进行,保持患儿安静,以免患儿哭闹加重心脏负担。

  4、保持呼吸道通畅,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

  分泌物黏稠不易吸出者,可先行雾化吸入,每次15-20分钟,在雾化液中加入糜蛋白酶、地塞米松及相应的抗生素,对消炎、止咳化痰、湿润气道有较好的效果,雾化吸入后拍背吸痰,吸痰时要先吸口腔内分泌物,再吸引鼻腔内分泌物,以免患儿在喘息和哭闹时将分泌物,再吸引鼻腔内分泌物,以免患儿在喘息和哭闹时将分泌物吸入肺部,吸痰时要注意观察分泌物的量、黏稠度以及颜色、面色及吸痰前后呼吸音的变化。

  5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

  ①若出现烦躁不安,心率次/分以上,心音较弱,气喘、紫绀加重,肝脏在短时间内增大,双下肢水肿等,要及时通知医师,按医嘱及时准确应用强心剂及利尿剂;

  ②若突然出现呼吸不规律、呼吸暂停或紫绀加重,要及时送院治疗;

  ③如喘憋加重并有反复窒息情况,需设吸道梗阻,应及时吸痰专人护理,并做好抢救准备。

慈海医生介绍

  郑慧萍

儿科副主任医师

  简介:毕业于长江大学医学院,从事医疗工作20多年,曾在医院儿科进修两年,曾获省市级“病案讨论二等奖”。对儿科常见病及多发病(如急性支气管炎、肺炎、小儿惊厥、湿疹、佝偻病、消化道疾病等)的诊治及危急重病儿的抢救有丰富的经验,对工作认真负责,深受患儿家长好评。

  张爱民

儿科副主任医师

  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,医院从事儿科临床工作30余年,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多篇论文,能熟练诊治儿科常见病、多发病以及疑难病症,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,深受广大患者信任。

关于我们

1、慈海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武汉光谷夜总会KTV官方预定138711
武汉光谷夜总会KTV官方预定138711


转载注明  http://www.nkjbl.com/lczl/1917.html

首页| 网站简介| 发布优势| 广告合作| 隐私保护| 服务条款| 合作伙伴| 网站地图| 版权申明

版权所有 新生儿肺透膜病网站 
Copyright 2012-2020 All Rights Reserved.